谢洋在模具行业里已经干了11年。11年前,当他还是一个19岁毛头小伙子的时候,因为对这个行业感兴趣,就一头扎了进去,一门心思要把这个行业吃透。谢洋说,五金模具行业已经从起步期的初级加工制造,到现在的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与此同时,国内的生产水平和技术距离国际一流尚有差距。
谢洋表示,模具不仅讲究尺寸精密,还要求产品美观,必须有一颗精雕细琢的心,才能把产品做好。他说,“精度误差要求在0.005毫米到0.01毫米之间,也就是半根头发丝那么细。”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如今的谢洋已经是东莞市正源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的生产经理。在同事们看来,只要有他在,任何技术难题都不是问题。策划:南小渭统筹:朱晋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彭子英
模胚行业需要精雕细琢
谢洋出来打工的时间很早。19岁之前,就已经在印刷厂干了三年。他聪明,反应快,印刷厂的所学所用很快就填满了他的好奇心。他觉得,自己不能一辈子都做个印刷工人,要尽快跳出去闯荡。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谢洋通过表叔接触到模具行业,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感觉到,生产机器的模具像是有魔力一样,一件件模具精美又分毫不差,而且生产的机器设备看上去很“高大上”,不但要学习调参数,还要会用机器,新鲜的事物一下子就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谢洋还记得刚开始做模具的场景,机器不像现在都已经非常智能化了。十年前,还要自己去写参数,机器才能按照要求运转,这就要求必须对设备原理很通、很懂,刚开始做的时候非常难,他就像一个做数学题的小学生一样,晚上经常会因为一个参数而失眠,非要苦苦寻求出答案,才能安稳睡觉。尽管如此,谢洋还是在半年内犯了两次错,给公司造成了几百元的经济损失。
他说,当时他们的工资也就只有几百块。为了克服技术难题,他每天都在琢磨,每天都在计算,压力很大,经常失眠。
为何要求这么高?可以说,如果误差稍大一点点,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神舟六号的航天门,就是谢洋之前在东莞万江工作过的工厂做的模具件。对于这样的产品,对技术和精度要求精益求精。
这么多年的历练也让谢洋业有所成。如今的他管着两个组,十几个技术工人,这不仅需要他严格要求自己,还要以同样的要求“为人师表”,才能打造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团队。
加工制造处于产业链底端
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初的一个会议上曾无奈地表示,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就像最简单的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长安镇五金机械模具行业协会的相关人士分析,“日本、德国和瑞士占据产业链顶端,而我们的行业,依然在做加工制造,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处于产业链最底端。”
长安镇在模具行业中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与完善的产业配套,让东南亚一些承接当地产业转移的国家只能望其项背。一位曾想在越南开工厂的老板对记者说:“东南亚的技术工人和国内的完全没办法比,也不愿意加班,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很多。”
东莞市长安镇也是名副其实的模具强镇和产业聚集大镇,机械五金模具生产企业就有1100多家,个体工商户有6800多户,五金模具产业年产值达188亿元。该镇还集聚了近300家汽车五金模具专业制造企业,汽车五金模具产业规模化集聚效益初显,五金模具产业集群对周边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地区汽车工业的承接能力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那么,模具究竟是一个怎样复杂的生产流程?谢洋举例说,一般的产品要经过模胚到模具再到产品的阶段,生产模胚的流程是:客户下订单,工厂预订材料,一般是钢材,工程部开始画图纸并编程,材料进行平铣、侧铣、吊孔、粗框、粗磨、精铣、运水、加工中心、钻床、精磨、装配等工序后,最后出货。货物被送到模具工厂,由模具工厂加工成模具,再送到生产工厂并制造成成品。
谢洋说,他们的环节是一件产品所有生产环节的最初始。令他骄傲的是,之前做成的模胚曾被做成奥运会和亚运会场馆的观众座椅,这也体现了他们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国产设备精密度尚未解决
但让谢洋难以接受的是,模具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最基础的生产设备竟然还得依赖进口,国产的机器设备确实不好用,这也导致国内的生产水平和国际一流至今有差距。
“很多时候,差距并非来自于人工,而是来自于机器设备。”谢洋的“吐槽”折射着这群人的理想与追求。谢洋操作生产模胚的机器叫做数控加工中心,以该机器为例,他所在的工厂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是从台湾进口的,而且台湾制造只是标配,如果对生产工艺要求再高一些,就必须从日本或者德国进口机器设备。
谢洋说,国产一台数控加工中心价格大概是几十万元,但台湾进口的就要上百万元,日本和德国产的更贵,确实用起来不一样。“国产机有的间隙就是走不好,比如一个正方形,进口机将参数设定好以后,就没问题了,但国产机误差就是大,德国和日本的设备确实是一流的,根本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在谢洋看来,虽然这些设备表面看都是一样的,但国产机的精密度没有办法解决。“该领域的国产设备使用操作难度比较大,学徒和一些资历尚浅的技术工人,越用国产机器越没有信心,做出来的模胚总是‘差那么点’,怎么调都不对,很影响生产流程,而进口设备是不存在这种问题的。”
“日本有专注做百年企业的企业家精神,而我们的企业因为种种原因,更注重现实利益,或者是无力在研发上进行投入,只能恶性循环,国产机可以满足一些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的生产需求,但一旦要对精密度有高要求了,国产机是没有办法达到相应标准的。”谢洋直言,他们也希望国家可以真正有大国工匠的精神,提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事实上,模具的生产流程非常依赖于人与机器的密切配合,就像一个剑客手中的剑,武艺再高超的剑客,用的剑不行,也很难把水平发挥到极致。谢洋说:“越是好的机器,操作起来越默契,生产的产品也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