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把面发”,在天津一直保留着这样的春节习俗。除了蒸馒头,讲究的人家还会精心准备很多面食,这就不得不提那些考究的面食模具。
今年76岁的张春兴收藏有四五百件面食模具,大小不一、造型各异。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件清中期的藏品,大小约40厘米见方,有25个饼槽,每一个饼槽中的图案雕琢都非常细致。“像这样的面食模具,图案和形状都是过去的大户人家向匠人特别定制的,几乎找不到一模一样的。那时候大户人家讲究,尤其是在年节招待亲朋的糕饼得有特色,这可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张春兴还介绍了模具中每个图案的寓意,石榴象征多子多孙、寿桃寓意多福多寿、莲花象征公正廉洁……
在过去,面食模具显然是“奢侈品”,但是普通家庭也并非全无模具可用。“你看这个面食模具,采用杜梨木制作,雕刻精细,花样繁多,必定是出自大户人家。而普通人家购买的多是用陶土制作的模具,雕刻水准自然也不高。”张春兴说,有时街坊邻居几家合买一个模具,在春节做面食时轮流使用也是常事。
之所以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这可是由来已久。按着老理儿说,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和炒菜,所以早些年人们习惯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做主食。因为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利,所以老天津卫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叫“隔年吃”。张春兴说,除了馒头外,还有另外很多面食模具,用于蒸喜、蒸花卷、蒸枣泥方圃、蒸豆沙圆包、蒸子孙馒头和蒸如意卷等等。
新报记者 郝颖 摄影 段毅刚
新报新媒体编辑 姜晓凤 劳韵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