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压工艺与铸造工艺相同,都是生产加工中运用广泛的金属成型工艺。金属的锻压性能主要指的是锻压成型的难易程度。金属的锻压性能也是金属材料的重要工艺指标。金属锻压性能的好坏,会通过常用塑性和变形抗力两个指标来衡量。塑性越高,变形的抗力会越小,金属的锻压性能也越好。金属的锻压性能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本质和变形条件。
一、金属锻压性能
1、金属本质对于锻压工艺的影响
(1)化学成分:纯金属的锻压性能比合金要好。碳素钢中含碳量越多锻压性能越差。合金钢中元素种类和含量越多,合金成分就会越复杂,锻压的性能也越差。当钢中加入能提高金属高温强度的钨、钒、钼、钛等元素后,锻压性能会变得更差。
(2)金属组织:纯金属和正常的单相固溶体具有良好的锻压性能,金属化合物锻压性能很差;单相组织的锻压性能比多相组织的好;铸态组织和粗晶组织不如锻轧组织和细晶组织的锻压性能好。
2、变形条件的影响
(1)变形温度: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金属内原子动能增加,原子间的结合力减弱,变现为材料的塑性提而变形抗力减小。碳钢在高温下还能形成塑性良好的单相奥氏体组织,再结晶过程也加快。所有这些都能提高金属的锻压性能。
(2)变形速度:变形速度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金属的变形量。变形速度在不同的速度范围内会对锻压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3)应力状态:不同的锻压加工方法,在金属内部产生的应力状态也不同;甚至在同一变形方式下,金属内部不同位置的应力状态也可能不一样。挤压时,坯料内部的应力状态为三向压应力;拉拔时,沿坯料的径向为压应力,轴向为拉应力;平砧镦粗时,在坯料中心附近是三向压应力,而在侧表层水平方向为拉应力。
二、金属的锻造温度范围
要获得良好的塑性状态,锻出优质的锻件,锻造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温度区间。
1、始锻温度:锻造时允许加热的最高温度就是始锻温度。为了降低钢的变形抗力和提高塑性,在不出现过热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始锻温度。
2、终锻温度:不能继续锻造的温度就是终端温度。锻造应在合适的温度下结束,终端温度泰迪会给锻造带来严重危害,不仅会锻造困难,而且还有可能导致锻件开裂。碳钢的终锻温度应高于再结晶温度,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塑性以及锻后能获得再结晶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