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模具行业年总产值40亿元,与其作为‘工业之母’的角色地位相比,严重不对等,这种现状需要改变。”14日,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在南安成辉国际五金机电城召开座谈会,对产业如何告别一直以来所处的“边缘”状态,泉州模具人纷纷建言献策。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泉州模具产业从早期的手工作坊式加工走向了数控化、智能化阶段,为泉州主要制造业的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下游企业对模具行业的认知不足,导致产业逐渐被边缘化,再加上价格战导致行业竞争力被拉低,泉州模具近些年的处境有些尴尬。记者获悉,当前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欲通过抱团作战,一改产业链条偏低端的局面,全面拥抱“泉州制造2025”。本报记者林超连
泉州模具业年产值40亿
泉州的模具行业起步较早,20世纪70年代起,脱胎于钳工工种的模具雏形就出现在泉州。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会长陈经伟就经历了这一阶段:以手工技艺为支撑,并辅以简单的加工设备,在敲敲打打声见证了整个行业的崛起。
历经数十年发展,泉州模具行业形成了鞋模、塑料模具、密胺模具、铸造模具、水暖模具、陶瓷模具等细分领域,全面覆盖了泉州主要制造产业,年总产值40亿元。
在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的一份调研中显示,仅在鞋模这一块,泉州的鞋模规模就达到全国第一,有力地支撑了泉州鞋业这一千亿级产业的发展壮大;泉州生产了全国60%以上的民用对讲机,其背后有塑胶模具、五金压铸模具作为依托。
在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荣誉会长吴静瑜看来,模具产业是效益放大器,对于所服务的制造业能提供几十倍乃至数百倍的效益。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普通的鞋模往往只需数千元,但通过它制造出来的鞋底或鞋面,可以达到数万双乃至数十万双。
“泉州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也需要上游相关的模具做配套,这为模具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高级顾问黄醒东也表示,模具的不可或缺,造就了其关联百业的“工业之母”的地位。
然而,模具行业在泉州引发的关注度并不高。黄醒东分析,造成这一现状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泉州的模具行业本身总产值并不高,它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对制造业的增幅;另一方面,受到市场环境等方面影响,泉州的模具行业本身陷入了价格战、边缘化、投入热情不高等症结,拉低了行业的整体水平。可以说,当前的泉州模具行业的成色有些不足。
“边缘角色”订单来者不拒
“据不完全统计,泉州大大小小的模具企业有上千家。”吴静瑜表示,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先进技术和设备,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企业也因此对模具价格十分敏感,后劲不足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也限制了中高端模具的发展。
作为产业链条前端的模具行业得不到重视,在与制造业的配合中也日渐处于边缘地位,这之间形成的恶性循环,导致模具行业长期得不到发展。记者获悉,与鞋业、服装这些千亿级产业相比,泉州模具行业总产值40亿元的规模看似有些“上不了台面”。而在与制造企业的协作中,模具企业也扮演着尴尬的“边缘角色”。
官桥模具企业福建华科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建根就很无奈地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我就听到一位泉州企业家在给供应商排款时,料米等配套厂商被排在前列,模具则被放在无足轻重的最后一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他的老家浙江宁波、台州一带,模具产业却被当地视为工业生产中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
“泉州模具人很委屈!”陈经伟一句话道出了模具人的心酸。他指出,传统制造产业上规模后,往往把模具当成是一个配套行业,甚至为了追求性价比,压价行为成为常态,导致模具行业、企业利润低,乃至是以亏损的状态支撑其他行业的发展。“这种局面,是不可维系的,也不能长久。”